很多人買保險都是為了防止生病時或百年後,有錢可以使用,這個也是我根深蒂固的觀念。
年輕時買了第一口保險,主要契約為壽險,附加險為醫療險,當時的我深受同事的影響,猶記得他說人都走了,不要留錢給後代,造成後代有機會不孝且人要及時行樂,在有生之年要對的起自己。所以這一口壽險是採用相當無利的給付模式,期滿領回滿期金35萬且百年後再領一筆滿期金。
現在看當時的這一口約,真的很無言,但是頭都洗下去了,就只好認了(很阿信)。
近來,台灣的壽險業盡推儲蓄險,反觀美國即不興此案。
文化差異加上觀念難改,才使得儲蓄險在台灣澎勃發展,勢不可擋。
怎麼說呢?你看台灣人節儉的好習慣,生活過的去即可,不求奢華,因此儲蓄是美德。問
題是,保有美德而存下來的錢要放哪裡呢?銀行定儲1.2%?買連動債?買股票?買期貨?買房子?
以上的投資方法怎麼看,都沒有儲蓄險安全。對吧~~
然而,不懂保險暗盤的我們,不可能玩的過壽險公司的啦~~
當你想簽儲蓄險時,契約要求前二年要繳交高額保費。這根本是...........(想罵人)
儲蓄險在還沒滾利時,要先付壓標金,且不保證利得。直接最大受益者誰?穩賺的公司全盤端走了啦~
高保費,低保障,這就是儲蓄險。
你需要保障時,合約一定找不到可執行權益的條文。
保險是為了保個當意外來臨時,有個急需。這應該是購買第一口保險時,須持有的基本觀念。所以囉~傾向購買基本的定期壽險,加上意外險補壽險不夠的缺口,最後選擇醫療險補足健保不給付項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