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計畫,就想到研究成果,提到學生,就想到績效量化數字。
數字真的能證明什麼嗎?為了達成績效,不管學生學習過程,一切只想到最後的那個數字,真令人感到悲哀。
現在的社會往利益趨進,而我,也漸漸失去原本那個不顧一切熱愛學生的角色,為什麼不再熱愛了呢?很簡單,想教的東西太多,於是要求就很多,沒有幾個學生受的了我的壓力。為了迎合眾多學生的資質,於是修正我的教學方式,學生能學到的東西是愈來愈少了,也愈來愈容易畢業。等到學生畢業後,他也不敢找本科系相關的工作,只能往服務業或非相關科系就業,是什麼導致這種結果呢?
當然,也有學生畢業後,應甄本科系工作,此時才驚覺在校期間,真的學太少了,開始抱怨與後悔找不到適合的工作,是什麼導致這種結果呢?
學習過程不重要嗎?有數字就有交待,有交待就好,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嗎?學校拿到這個數字,未來呢?
工廠製作流程裡,都會有品檢人員,學校教學過程裡,品檢由誰來當壞人?工廠良率要求達到六標準差,那教學呢?良率要求達到all pass,這根本沒有品檢。業界任何公司,拿到標示XX大學的畢業證書,原本冀望那是一張掛品質保證的ISO 9001,結果卻只是賣場標示價錢的標籤。
績效重要?還是學習品質重要? 2011-02-18 18:31:48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